基于A/O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水处理系统
基于A/O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污水处理系统
一、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
1.1 项目背景
- 目标:某膜材料研发公司混合污水(含市政污水与轻工业废水)处理,要求出水达到《GB 18918-2002》三级排放标准。
- 水质特征:
- 原水COD 300-500mg/L,氨氮(NH₃-N)40-60mg/L,TP 5-8mg/L;
- 水质波动大(工业废水占比30%),冬季水温低至8-12℃。
1.2 核心需求
- 功能需求:同步去除COD、氨氮、总氮(TN)及部分TP;
- 非功能需求:
- 抗冲击负荷(流量±20%,水质波动±30%);
- 运行成本≤0.8元/吨;
- 占地面积≤5亩(处理规模1万吨/日)。
二、系统设计
2.1 工艺路线选择
- 选定工艺:A/O生物接触氧化法(缺氧-好氧工艺)。
- 选择依据:
- 同步脱氮除碳,适应高氨氮水质;
- 生物膜法抗冲击性强,污泥产量低;
- 投资与运行成本低于MBR工艺。
2.2 系统组成与参数
子系统 |
功能模块 |
关键参数 |
预处理 |
格栅+调节池+水解酸化池 |
HRT=8h,水解酸化池DO<0.2mg/L |
A/O生物处理 |
缺氧池+好氧接触氧化池 |
缺氧池HRT=2h,好氧池HRT=6h,DO=2-4mg/L |
深度处理 |
混凝沉淀池+纤维滤池 |
PAC投加量50-100mg/L,滤速8m/h |
污泥处理 |
板框压滤机+污泥干化 |
污泥含水率≤60%,干化后热值≥1000kcal/kg |
2.3 关键技术创新
- 智能碳源投加系统:基于在线硝酸盐(NO₃⁻)检测仪,动态调节乙酸钠投加量;
- 分阶段混合液回流:缺氧池末端设置两级回流(200%+150%),降低碳源稀释效应;
- 低温保障措施:池体覆膜保温+耐低温菌剂(BioN-12)投加。
三、系统实施与优化
3.1 实施步骤
- 小试验证(1个月):模拟水质波动,验证COD去除率(>85%)及硝化效率(NH₃-N<5mg/L);
- 设备集成:采用模块化生物填料(比表面积≥500m²/m³)与变频曝气风机;
- 联调测试:通过PLC控制曝气量、回流比及碳源投加,实现全自动运行。
3.2 运行优化
- 能耗优化:曝气系统采用PID算法,电耗降低18%;
- 污泥减量:调整好氧池DO梯度,污泥产率降至0.3kgDS/kgCOD;
- 应急策略:设置旁路化学除磷(FeCl₃投加),应对TP突发超标。
四、运行效果与效益评估
4.1 出水水质(稳定运行6个月)
指标 |
进水浓度 |
出水浓度 |
去除率 |
标准限值(GB三级) |
COD |
300-500mg/L |
≤70mg/L |
≥85% |
120mg/L |
NH₃-N |
40-60mg/L |
≤8mg/L |
≥87% |
15mg/L |
TP |
5-8mg/L |
≤1.5mg/L |
≥75% |
3mg/L |
4.2 经济性与可持续性
- 建设成本:总投资4200万元(吨水投资约4200元);
- 运行成本:吨水费用0.65元(电费0.35元,药剂0.2元,维护0.1元);
- 碳减排:年减少COD排放量3650吨,等效CO₂减排量≈1.2万吨/年。
五、经验总结与推广价值
5.1 关键成功因素
- 系统集成设计:生物处理与智能控制深度融合,平衡脱氮、降碳与成本;
- 韧性设计:针对水质波动、低温等风险,预留冗余模块与应急措施。
5.2 推广价值
- 适用场景:中小城镇污水处理、工业园区混合废水处理;
- 扩展性:可升级为A²/O工艺(增厌氧池)或耦合膜技术(MBR)提标至一级标准。
通过本案例,系统性展示了从需求分析到设计、实施、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实践价值。
合肥市诚悦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始创于2003年,历经二十余年行业深耕,已发展成为集 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工程施工、运维服务 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公司专注于为科研院所、医疗机构、高校、企业等提供 智能、环保、定制 的实验室全链条解决方案,涵盖实验室规划、实验室台柜、系统集成等服务,致力于打造安全、高效、可持续的现代化实验空间。
联系电话:0551-62981198